2025-02-02
近年来,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度发展,化工行业的舞台愈加引人注目。在众多化工产品中,烧碱作为基础化学品,其终端消费能力往往能反映整个行业的健康状况。然而,2023年底,中国烧碱市场却呈现出一片低迷的景象,令人不禁思考:这一行业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挑战?
根据隆众资讯的数据,2023年12月6日至12日,中国20万吨及以上烧碱样本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3.9%,环比下降1.3%。这意味着,很多企业并没有发挥出其产能的潜力,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的疲软。同时,截至12月12日,全国20万吨及以上液碱样本企业的库存也上升至30.45万吨(湿吨),环比增加8.17%,这无疑加剧了行业的供需压力。
从供应端来看,上周华南地区一套20万吨装置因检修而暂停生产,部分装置开工负荷下降,进一步影响了整体的产能利用率。尽管生产企业通过检修和降低负荷来寻求供需平衡,但市场需求的偏弱使得这一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。
值得关注的是,烧碱和聚氯乙烯(PVC)的消费都显示出明显的疲态。这对于依赖这些化工原材料的下游产业,如氧化铝、粘胶短纤和印染等,造成了不小的影响。氧化铝的生产变化不大,而终端铝消费则显得相对低迷,这可能是发生在铝消费市场复苏中的“黑暗时刻”。
具体来说,下游粘胶短纤的装置开工率环比下降1.18%至86.80%,而印染行业的开工率也下滑了0.81%,降至60.34%。这些数据不仅显示出行业整体的需求疲软,也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:未来的市场布局可能需要重新审视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液碱工厂的库存呈现出低位回升的趋势,contributing(贡献)库存的增加也有可能是企业对于未来市场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;而库存的持续累库,也让供应偏紧的格局逐渐释放。一方面,随着生产企业的检修,短期内的供给压力有望缓解;另一方面,如果不改善终端消费,库存增多可能会导致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滑。
从当前的趋势来看,主力采购似乎难以获得提升。整体行业处于淡季,非铝需求的转弱让商家们对于未来的市场环境感到忧虑。因此,如何突破这种困局,成为行业参与者们亟需思考的问题。
分析市态,烧碱价格在SH2501上跌至2379元/吨,下方的支持位可关注2300附近,上方则在2500附近形成压力。在这样的行情下,行业内的各种声音愈加复杂。有人呼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有人则主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应对竞争。无论如何,面对当前市场环境,企业必须与时俱进,以期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寻求生存与发展。
综上所述,烧碱终端消费的偏弱,无疑是影响整个行业的重要因素。业界应认真反思,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、满足市场需求,或许是促进行业复苏的关键所在。希望能够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,为行业未来发展开启新的机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